放射性白内障是一种什么疾病?

来源: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 2023-01-10

人眼如同一部精密无比的照相机,来自外界的物体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基础。

晶状体是眼球光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我们常把它比作这部照相机的镜头。

晶状体的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会导致人眼的光学质量下降,这种晶状体的退行性改变就叫做白内障。

放射性白内障

什么是放射性白内障?

放射性白内障又称辐射性白内障、放射性晶状体改变,是指由 X 射线、γ射线、中子和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导致的晶状体混浊。

什么原因可能引起放射性白内障?

人眼的晶状体对放射线具有高度敏感性。常见引起晶状体损伤的放射线有X线、γ射线、高能β射线和中子射线等。眼暴露于这些射线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多见于接触放射线的工作者和接受放射线治疗者。

放射性白内障有哪些临床表现?

晶状体被各种放射线损伤后的发病表现基本相同,但发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可数月、数年或十几年不等,与接受放射线的种类、放射量的多少和年龄的大小等有关。年龄越小,潜伏期越短;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

症状

症状为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视力减退,同时可伴有眩光感、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色觉改变、视野缺损等。

体征

体征改变以晶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为特点,表现为细点状混浊,排列成环形并逐渐形成盘状,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形成宝塔状外观。重者呈蜂窝状混浊,前囊下皮质也可出现混浊加重,直至晶状体全部混浊,出现严重视力障碍。

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有放射线接触史;

眼晶状体受到急、慢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档案记载其年剂量率和积累剂量),剂量超过1Gy (含1Gy);

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1年至数十年不等),在晶状体的后极后囊下皮质内出现混浊并逐渐发展为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

排除其它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个人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

放射性白内障该怎么治疗?

对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者,根据白内障程度及视力受损情况,脱离放射线环境并接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一般为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晶状体。

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在进行临床用药后可延缓病情进展。白内障从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而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则无实际意义。

手术治疗:晶状体混浊所致视力障碍影响正常生活或正常工作者,可施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放射性白内障

放射性白内障该怎么预防?

放射性白内障是某种放射线直接作用于晶状体的结果,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外照射剂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

1.必须根据不同能量的射线,使用不同厚度的铅屏蔽,使外照射剂量不超过阈值剂量。

2.为了防止眼晶状体受辐射损伤,从事放射性线工作者应戴铅防护眼镜。

3.头颈部放射治疗患者,眼部应加用有效的屏蔽防护。

4.上岗前体格检查,如发现先天性发育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早老性白内障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白内障,不应在电离辐射现场工作。

5.就业后每年进行眼部检查,如确诊为放射性白内障,应调离岗位,不宜再从事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